医院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医院文化中医药科普详细

三伏贴 夏季养生防病的武器

发布时间:2012-04-27 09:37:58 来源:系统

什么是“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天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三伏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三伏贴”最佳时间
   三伏贴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2009今夏"冬病夏治三伏贴敷"从7月14日头伏开始,具体时间为:7月14日(初伏)—7月23日;2009年7月24日(中伏)—8月2日;2009年8月13日(末伏)—8月22日
 
哪些人适合“三伏贴”治疗?
   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风湿、胃疼、慢性肠炎、多种消化不良性疾病、肾虚腰痛、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等顽固性疾病、(浮肿、怕冷)老年、小儿体弱易感冒及防病保健等。如能坚持贴药3至5年,对预防复发有很理想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特色疗法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养生防病就是要“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调养阳气是最佳时机。因此,在夏季“三伏天”即将到来之际,中医根据 “内病外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子午流注”的传统理论,开展“三伏贴”治疗各种免疫力低下的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通过治疗能使患者整体性体质全面好转,免疫力得到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甚致不易复发。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三伏贴”应注意什么?
   (1)敷贴对象:适用于2周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2)“三伏贴”的药物芳香易挥发,及时制作及贴药治疗最佳,另外,自己贴的话,穴位的定位可能也不准确。在医院是由专业医生选定穴位贴药,效果才有保证。
   (3)敷贴期间应戒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禁忌:孕妇、皮肤长有疱疖、破损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不宜。
   (5)成人一般贴4至6小时,儿童贴2到4小时。个人体质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6小时或更长。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三伏贴 夏季养生防病的武器
返回手机版
医院导航 就医须知 预约挂号 查询缴费 健康体检 官方微信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 医院微信订阅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纪检举报 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