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光 | 当光盘成为一种风尚
供稿:
时代之光 | 当光盘成为一种风尚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为倡导绿色、节约的饮食习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相关行业协会和部分餐饮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发布倡议书、引导顾客合理消费等方式,积极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餐饮风尚。图为近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和阳镇一家餐饮企业服务员在摆放提醒消费者节约、文明用餐的标识。 新华社发(张驰 摄)
“从我做起,盘中不剩饭”的“光盘行动”发起后,曾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反对粮食浪费、厉行节约的热潮。珍惜盘中餐,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如果借助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可以像上班打卡一样坚持每天光盘,长此以往,是否会形成一种风尚、一种习惯?
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柳济琛将这一创意变成现实。他和团队用一年时间开发出一款“光盘打卡”微信小程序。用户用餐完毕,通过程序对餐盘拍照识别,如果是光盘,用户则获得积分奖励。两年来,小程序收获用户近百万。而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粮食浪费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像柳济琛一样的年轻人和企业团体加入光盘行列。
一款用AI技术解决食物浪费的小程序
柳济琛在大二的时候看到一则报道国外“剩食烹饪派对”的新闻,开始关注餐饮浪费。他发现,国内在反对餐饮浪费方面,“光盘行动”的认知度很高,但身边真正能做到光盘的人是少数。因为这无法给参与者带来实际收益,也不能让参与者直接看到自身行为的公益成果,因而缺乏持续吸引力。
如何让光盘行动得到更好的推广?2017年,一家餐厅给了柳济琛灵感:“就餐时,只要顾客做到光盘,服务员就会送一张专属记录卡,卡片积累到一定次数,就能换取小礼品。这种打卡奖励让珍惜粮食的人有了获得感,从而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为了让这个创意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柳济琛想了很多种实现方式。大数据时代,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光盘和互联网挂钩。一开始,他试图让用户将光盘图片上传到网络后台,然后由志愿者在后台进行审核。但这种形式费时费力,操作也不便捷,不利于坚持。在试了多种技术选型后,他发现,使用AI实时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取得最好的用户体验。
很快,柳济琛想出一套方案:通过AI识别出是否光盘,如果光盘,则用户获得一定积分奖励;积分可用来做公益捐赠,由热衷公益的企业把钱送到需要的地方。此后,柳济琛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将这个方案申报了大学生创业项目。2018年,项目被一些企业家看中,得到第一笔投资,柳济琛团队便正式成立公司,将“光盘打卡”变成一份事业。
光盘打卡,看似功能简单,但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工作。小程序运行的关键在于光盘的精准识别,柳济琛坦言:“最初研发出来的软件跟‘傻瓜’一样,要么什么都光盘,要么什么都不光盘。”
为了让软件能够准确识别,在研发阶段,这个不到10人的团体去往多个城市采集光盘样本,为AI积累数据。餐具和非餐具要能判断,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的餐具也要能区分。即便是同一种餐具,盛了米饭的和盛了菜的也是不一样的。柳济琛说:“我们去餐厅或食堂,举着手机拍人家的餐盘,一开始人家都觉得我们很奇怪。不理解是常态,被拒绝也是常态。有的餐厅觉得我们影响了他们正常工作,还有的担心我们是来检举曝光的。”
但也不乏鼓励和支持。柳济琛回忆:“我们在山东一所大学食堂采样时,收残台工作的阿姨最开始是拒绝的。但得知我们是做光盘行动后,她竟主动加班帮我们。她说,每天看到那些浪费现象,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有人来改变,是好事。”
经过前期10万个样本数据的积累和小半年的技术修改,2018年10月“光盘打卡”正式上线。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程振旺说,他们是在用新科技手段解决旧浪费问题:“因为家人从事餐饮相关工作,所以我对餐饮浪费中的问题相对了解。大部分餐饮品牌的管理者也想解决食物浪费问题,但缺少可持续的倡导节俭的方法。我们其实是利用技术手段创造了一个这样的工具。”
多种方式激励年轻人和企业加入光盘行动
“光盘打卡”上线一年多以来,已经收获100万用户,月活跃用户达到20万。柳济琛介绍,小程序最初的10万用户主要是40岁以上的人群,现在则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没有老一辈人的那种饥饿体验,所以在爱惜粮食这件事上,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柳济琛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团队对小程序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升级。“一开始主要只有打卡这个基本功能,之后我们加入了一些荣誉性的东西,比如用户可以把打卡获得的积分捐出去,500积分相应的配捐一块钱,还可以获得荣誉勋章以及红包奖励等等。最近我们把小程序做得更加游戏化,大家参与的时候会觉得更有趣味性。”
更让团队感到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餐饮浪费。很多大型的企业集团如中兴、万科加入“光盘打卡”公益行动,借助小程序让不同的子公司开展光盘比赛,在企业内部倡导环保和节约理念。
“比赛的好处在于能够产生一种社交氛围,带动更多人参与。”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曾晨雨告诉记者,中兴总部曾在内部食堂做过一个月的光盘打卡挑战赛,效果很不错,该月,仅一个餐厅食物剩余量就减少了12%左右。
近年来,“光盘打卡”平台也开始尝试和高校以及社会组织一起开展类似的比赛活动。
2019年4月,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餐厅合作发起了“社科人光盘在行动”活动,取得餐厨垃圾减量30%的成效。
2019年5月和11月,团队又举办了两届“百城千校光盘行动挑战赛”,两次赛事覆盖高校近500所,参与者有上万人。
2019年12月,“光盘打卡”正式成为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合作伙伴,并于今年4月,联合共青团中央发起光盘打卡接力挑战赛。
曾晨雨说,在进行活动推广的过程中,她发现光盘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推广,对于节约粮食,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很重视,只是可能缺少推行的方式。曾晨雨看到,高校的光盘行动挑战赛不单单会受到学生群体的积极倡导,同时也会得到高校老师甚至校长的亲自推广。这些都让他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如今,团队在探索建立光盘打卡内部交易闭环机制的生态圈。柳济琛解释说,餐饮行业是推动光盘行动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全国有600万-700万家餐饮门店,如果这些门店都能行动起来,餐饮浪费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餐饮行业又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体系,通过这种行政命令或者倡导可能效果不是那么好。
“其实很多餐厅都已经有了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语海报,但是餐厅可能并不会有多少强烈的动力去宣传执行。如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开展节约奖励,让餐厅能够从中获得回报,让它的顾客活跃率能提升,那么它的接受度就会比较高。”柳济琛说,目前,他和团队成员的想法是,通过光盘打卡平台,让参与光盘行动的单位或组织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并在平台上提供可量化的管理工具,让光盘行动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光盘打卡的目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
柳济琛团队的每个人都有光盘打卡的习惯。柳济琛自己累计打卡400多次,团队里打卡最多的将近1500次。每个人的打卡数都会换成积分,再通过平台合作的公益组织为“儿童零饥饿”“敬老爱心餐”等公益项目进行捐赠。如今,整个平台已累计捐款近40万元。
“光盘打卡会不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主义?大家坚持一段时间,新鲜劲儿过了,会不会又回到以前?”在采访中,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对此,曾晨雨的看法是,平台的目的不是打卡本身,而是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来改变大家的行为,进而唤起大家的内在自律,改变大家的理念。最后,即便没有光盘打卡,大家也能把光盘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光盘打卡参与一段时间后,容易形成自然的习惯。很多人使用光盘打卡后,去餐馆点菜都会注意,因为他有了爱惜粮食的意识,这就是光盘打卡作用的呈现。”柳济琛表示,有些用户并不会一直使用“光盘打卡”,但是哪怕只有一次的参与,使用者也亲身践行了光盘行动,对他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曾晨雨说:“做这个工作,改变可以说润物细无声,在方方面面。曾经我属于‘必剩客’,不管吃多吃少,常常要剩一口。2018年我和济琛认识后,才知道原来食物浪费的危害如此之大。现在我基本上不会浪费粮食了,包括和朋友聚餐,也会有意识控制点餐量,确保大家能光盘。”
团队曾对参加光盘打卡活动的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参与者会在活动结束后坚持光盘到底。很多人还会把光盘打卡推荐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少高校已常年与平台合作。
“不要小看餐饮浪费这件事。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而且根据相关数据测算,一餐不浪费可减少碳排放约0.15kg,这对环保也是巨大贡献。”曾晨雨说,光盘打卡,不止“光盘打卡”,如今,团队还在尝试建立从餐桌到田间的合作式生态循环经济链,并尝试用餐厨垃圾的可循环再利用减少污染,进一步在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同时,联合合作的高校、餐厅、政府机关、企业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及在地生态循环等活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