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广中医抗“疫“先锋(二十九)| 换个地方上战场,我们和竹溪医护配合很默契

发布时间:2020-02-27 12:49:22 来源:十堰交通音乐广播
供稿: 王玮,夏伟,郭菲 摄影: 张晓荣 编审:十堰交通音乐广播

从南国早春,辗转1500里,广西派出的医疗队,一头扎进中国腹地湖北竹溪的料峭春寒。两地本有10度地理温差,刚驻扎的时候,当地寒潮预警,大风,雨雪,冰冻,防灾抗灾三级响应。市县乡村封闭管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国家层面判断,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场非常战役,病毒来势之汹、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2月13日,广西医疗队抵达竹溪,他们与当地医护人员一道,挺在了抗击疫情最前线。作为院内各科室的骨干精英,他们为竹溪带来了治疗技术,送来了业务指导,为竹溪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陈平:与患者好,是自带光环

投入竹溪战场第九天,阳光在街道上明媚暖融,就像聪明的病毒在诱惑。陈平应邀与记者见了一面,走出竹溪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的他,保持警戒,引导记者走到一处阴凉通风位置。

“我每天都和新冠肺炎患者打交道,和普通人可以见面,但必须保持距离。”他在两米之外说话,言语里有明显的疲惫。

没聊上几句,陈平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半秒没有犹豫,转身跑进医院。

“刚刚一位患者出现问题,陈医生急着去病房了。”陈平身边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

广西对口支援十堰医疗队竹溪分队,有来自我院的陈平黄增超、郑春秋、明州彦、梁喜春。队员们去了竹溪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隔离病区,那里收治全县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

连续几日,竹溪县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重点是治疗现有23位病患。竹溪县人民医院院长郑翔说:“治疗确诊患者很危险,他们呼吸道有病毒,身体代谢出来的许多物质也可能有病毒。”

至今没有一例患者死亡,这在医疗基础薄弱、人才不足的竹溪,难能可贵。竹溪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高负荷工作,疲劳不堪。广西白衣天使的到来,让竹溪医护人员有了更多轮休时间。

广西对口支援十堰医疗队竹溪分队领队陈平

陈平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到医院。第一件工作是检查防护用品,接着再与“战友”们相互检查穿戴。有两位广西医生身材高大,动作幅度一大容易撑破防护服。防护服找大码很难,大家商议后决定,在确保安全性基础上,对两位医生防护服进行改造。穿好防护服,队员们开始查房。广西医生和竹溪患者的交流很顺畅,只要患者说慢一点,广西医生们就听得懂。反倒是,广西医生护士担心自己的话患者听不明白,讲话时总会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实际上,广西医生护士普通话很标准,我们听得非常清楚。”一名患者说。

救治与危险相伴。广西医疗队成员大多来自于中医医院,中西医综合施治是优势。中医望闻问切,观察舌苔眼睛,与西医方式的检测,同样都是刀尖跳舞。

2月14日,广西女队员们互相剪了短发,竹溪县融媒体中心进行了报道,竹溪人十分感动。女队员们觉得没什么,剪头发是为了更好防护。

来竹溪后,广西护士们互相帮忙,剪成短发。

最让陈平操心的,是一位尘肺病加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在患病期间又出现了肺气肿等并发症,情况有点糟糕。经过陈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情况有了好转,现在能下床慢慢走路了。

在治疗呼吸疾病上,陈平是有信心的。他在中西医结合呼吸内科干了14年,网络搜索他的名字,会看到一系列国家和省级头衔,每一个头衔都是响当当的。

陈平刚参加工作时,一位患者饱受肺部疾病困扰,被诊断为时日无多。陈平没有放弃,坚持给予治疗,不断给患者信心。最终患者活到了80多岁,患者一家把陈平视为恩人。

和患者关系好,是陈平的“自带光环”。2月20日,竹溪新冠肺炎患者美娟(化名)治愈出院。微信里,陈平给她留言:“恭喜您战胜病毒,恢复健康。”美娟很感激,回复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万分感谢您。”陈平很快又发来信息:“出院后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规律作息,防止感冒。”

随时call我,随叫随到

广西、竹溪医生一起会诊商讨。

竹溪一脚踏三省,北去陕西,西去重庆,是湖北十堰最偏远的县,也是医疗条件最差的县。
陈平下午会去竹溪各个医院发热门诊,协助当地医生。这些天,他去了竹溪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老院区、中峰镇卫生院等,竹溪医生有疑惑有困难,他总会全力相助。

在当地医生看来,广西医疗队是一次“降维”帮扶,队员们都是省级医院核心力量,他们带来的不仅有治疗技术,还有业务指导。比如黄增超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放射科副主任,影像是新冠肺炎重要诊断手段。来竹溪后,黄增超不仅每天诊断病例,还对本地医生进行培训。郑春秋是护士长,护理管理经验十足,工作中,常让共事的竹溪护士们感到受益匪浅。

竹溪县人民医院医生汪云亮说,和广西医疗队协同作战,他看到了专业的医疗和扎实的作风。前几天,一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危急,陈平给他上了呼吸机。从早到晚,陈平一直守在病房,时刻监测病人动态,给出对应治疗,直到病人情况稳定。

竹溪医疗条件不好,不少本地医护人员都没接触过呼吸机,陈平专门就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对竹溪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陈平对竹溪医护人员常说的话是:“遇到问题,随时call我,我随叫随到。”

忙完一天,广西医疗队回宾馆休息。尽管出病房做了严格消毒,他们还是尽量和人保持距离。所有生活物资由专人来送,就连吃饭,也是工作人员送到门口放下,然后电话通知他们饭菜来了。

广西医护人员的伙食和竹溪医护人员一样,除了少酸辣,基本没变化。保障服务人员说:“广西医生们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回到宾馆后,队员之间不会串门聊天,就算有话说,也会到外面空旷的场地,保持距离交流。”

2月18日,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在竹溪县调研督导竹溪县疫情防控工作,专程看望了广西医疗队。“当时张书记讲,大家的第一件事是做好自身防护,第二件是有任何困难和需要都要提出来,千万不要客气。”陈平说,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广西医生护士不过换了个地方来做医务人员的分内事,十堰人对医疗队太好了,太细致了。

能帮就帮的广西医生护士

晚上七点多,陈平会迎来轻松一刻。女儿妙妙会打来视频电话,孩子只有三岁半,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那样可爱。 “幸好妙妙还小,如果再大点,再懂事一点,知道爸爸在做危险工作,她会很担心的。”陈平说。

晚上九点半,广西对口支援十堰医疗队会召开视频会议,陈平要汇报竹溪分队当天工作,听取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开完视频会议,陈平又把会议内容向队员传达,同时向队员通报自己的工作,接着再了解一些队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

夜深了,陈平把白天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凝神思考。这些日子,他通常是凌晨一点半才入睡。

竹溪新冠肺炎患者和医护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微信群,群里常常有病情不那么糟糕的患者,拍摄上传广西医护人员穿防护服紧张忙碌的图片和视频,患者们觉得,这是一种感激,也是留下一份特殊的记忆。

黄增超:“我和竹溪医生很默契”

黄增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竹溪医生开展影像诊断工作,2月20日上午,竹溪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内,黄增超看完了一例CT影像,紧闭一下眼睛,显得有些疲惫。

“那边疫情很严重,你真的要去吗?”离开广西前,妻子很是担心。“只要做好防护,肯定没事的。你放心,我每天都准时向你汇报情况。”黄增超故作轻松,好让妻子宽心。

抵达竹溪后,黄增超每天上午都与竹溪医生们一起阅片,讨论每位患者的影像特征,下午再与专家组进行会诊。影像学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黄增超经验丰富,用他的“火眼金睛”识别了许多复杂的病例。

黄增超在阅片

最近,竹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面临的难题,是一名67岁的患者。肺部CT显示,患者极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但核酸检测结果又显示假阴性。诊断结果关乎放在哪里治疗,如果不慎,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黄增超接手后,一方面对患者基础疾病进行研究,一方面仔细比对几次CT影像,他判断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其实是基础疾病引起的并发症。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也支持了黄增超的判断,最终患者疑似被排除。

在竹溪工作,黄增超时常感到备受照顾。刚来时,黄增超听不懂竹溪方言。本地医生语速一快,他就一头雾水。竹溪医生意识到后,便开启了切换模式。只要黄增超在场,所有人立马切换成普通话。“在工作中,我和竹溪医生越来越默契。”他说。

每天回到宾馆休息,黄增超第一件事就是向妻子“汇报”情况。这几天,妻子总会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服从安排。”黄增超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他在阅片时发现,竹溪疫情正在逐渐好转,他相信,回家的日子不会太远。

郑春秋:“说实话,有点想家”

2月19日晚上七点,郑春秋快步走出宾馆,赶去竹溪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隔离病区。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忽然加重,她得立马赶赴“战场”。从2月13日至今,她与医疗队同事们一直战斗在竹溪县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沿。

郑春秋护理的病人中,3号床患者最复杂,他不仅患有新冠肺炎,还有严重的基础肺病。19日早上,一直沉睡的患者突然呼吸困难,郑春秋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呼吸方法不对,导致缺氧。为他安上呼吸机后,患者呼吸逐渐顺畅。那段时间,郑春秋没敢离开,她静静守在床边,看着患者呼吸,“就算他睡着了,也得小心盯着,得确保他呼吸顺畅。”

半小时后,3号床患者状态稍好,用微弱声音告诉郑春秋,他有点饿。郑春秋轻轻取下呼吸机,给患者剥了一个鸡蛋,又看着患者喝了一碗粥,吃了一个包子。“慢点吃,别呛着了。”她轻声叮嘱。

郑春秋与战友讨论患者病情

“广西医疗队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支援,还有满满的正能量。”竹溪县人民医院医生肖祖国说,许多一线医护人员吃、住、工作都在医院,郑春秋总是一有空就抢着帮大家倒垃圾,洗衣服。

不在医院忙的时候,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会安静地待在宾馆房间里。郑春秋把休息时间安排得很充实,看看书,写写日记,再跟家里人通个视频。“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每次和家人通话,她总会首先这么说,免得让家人操心。

“说实话,有点想家,有点担心支援武汉的同事,还很牵挂家乡医院的病人。”郑春秋说。最让她想念的,是一双儿女,“老大7岁,老二才3岁,两个小家伙也不知道想我了没。”

疫情发生之初,郑春秋就做好了准备,老公是警察,她是护士,都需要在岗位上与疫情战斗,为此,她提前把两个孩子送到了外婆家。

这是郑春秋第一次来湖北,在此之前,她甚至没听说过十堰。来之前,她特意查阅了资料,了解十堰的文化底蕴,知道了东风车来自十堰,武当山地处十堰。“资料里的十堰和现实的不一样,因为现实的十堰我已经不再陌生了。”她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广中医抗“疫“先锋(二十九)| 换个地方上战场,我们和竹溪医护配合很默契
返回手机版
医院导航 就医须知 预约挂号 查询缴费 健康体检 官方微信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 医院微信订阅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纪检举报 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