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率先在广西区内应用心腔内三维超声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在科主任潘朝锌主任医师介入团队支持和带领下,应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SoundStar)结合三维标测系统(CartoSound)指导下成功实施了两例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效果显著。据悉,这是广西区内第二家医院应用心腔内三维超声技术指导射频消融术,同时也是首次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该技术。
患者林某,男性,54岁,反复阵发房颤发作近10年,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曾行射频消融术一次,但1年后复发;另一患者唐某,男性,69岁,发现房颤近5年,为持续房颤。针对上述两例患者,结合具体情况,3月25日,心血管内科一区介入团队采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技术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介入室展开,CartoSound系统如同一对火眼金睛,将患者心脏解剖结构完美真实地展现在屏幕上,术中实时监控导管位置,手术顺利地完成,当天共完成了2例房颤射频消融及1例左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早搏的消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传统的三维标测系统只能对心腔内结构模拟建模,并不能反映真实腔内结构。心血管内科一区黄明剑副主任医师表示,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技术可以准确真实了解心腔内结构,尤其一些特殊结构,同时还能实时监控导管的位置,该技术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的大型医学中心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房颤、特殊结构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等各类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腔内三维超声可引导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分辨左心房相关解剖结构、明确左心房有无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尤其适合房颤射频消融复发及持续房颤患者,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的危害主要为血栓栓塞、心衰等。据统计,非瓣膜房颤发生卒中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6倍,房颤的主要治疗包括:节律的控制、室率的控制、抗凝治疗等。心血管内科一区几年前已在我院率先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此次在广西区内率先应用心腔内三维超声指导房颤消融,提高了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填补区内空白,使房颤消融手段多样化,最终将使更多房颤患者获益。
手术现场
患者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患者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