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为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通过教学和实践,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最新科学技术,能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专业的研究方向,着重加强应用人才的培养。
(一)临床学科:侧重于临床诊疗技能的训练。要求能熟练运用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疑难病。能承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达到总住院医师的水平。
(二)其他学科:侧重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培养,要求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达到相当于助研或讲师的水平。
各学科硕士学位点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围绕总体培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方向
由各学科专业导师小组选定明确的并相对稳定的3个以上的研究方向并报研究生处审批。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延长1-2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必须环节执行学分制。每名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34-36学分,一般不超过42学分,其中学位课和必修课24-30分。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自然辨证法 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
英语 6学分
2.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 3.5学分
医用统计学 3学分
分子生物学 1.5学分
文献检索 1.5学分
DME方法学 1.5学分
实验动物学基础 1.5学分
各学科、导师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需要,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必须深入掌握的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可选择3-6门,其目的也是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 专业基础和专业方面的必修课及学位课按照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设置。
4. 选修课: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论文工作需要以及研究生个人的特点、志趣选择,一般不少于5门,这类课程以拓宽知识面为主要目的。
(二)教学实践:每个研究生均需进行教学实践。完成者计2学分。
(三)课程设置要求: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应在更高层次上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并有较大的覆盖面,尽可能地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同时要注重实用性。研究生课程应有2-3年的稳定期,不宜随意更改课程设置或更新课程内容。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负责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研工作中有成绩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应职称)担任;必要时可由水平较高讲师协助指导和辅导。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加强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和指导小组给予启发诱导,并随时督促、检查和审核研究生的工作。
(一)德育
加强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加强医德、医风培养和遵纪守法教育;要求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政治学习,会议和党团组织活动;每月一次师生见面,交换思想情况。
(二)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完成(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延长半年)。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方法。课程结束时,均应考核评定成绩。
(三)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并报研究生处备案。在论文工作期间,要进行阶段性检查,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议,符合要求才送学校研究生处,申请参加论文答辩。相关手续按学校有关论文答辩规定办理。
(四)教学和社会实践
从第三学期开始,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科专业课的辅导、作业批改、组织讨论、见习带教以及少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并由科室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应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工作累计时间不少于半年,在病区主治医师指导下,分管4-8张病床,参加住院医师一线值班及临床讨论与专科门诊工作,结合科研题目进行临床工作。
(五)文体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六、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详见各学科的培养方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