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失眠)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不寐(非器质性失眠症)诊疗方案是针对不寐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包括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等,其编制依据主要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不寐(非器质性失眠症)协作组梳理出的不寐中医诊疗方案,并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22-2008)。应用本方案时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经验及治疗方法、患者的意愿灵活运用。
一、诊断
1.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进行。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西医诊断参照199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进行。
1)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2) 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 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 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1.2 证候诊断
1.2.1 肝郁化火证 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
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1.2.2 痰热扰心证 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1.2.3 瘀血内阻证 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1.2.4 心脾两虚证 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1.2.5 心肾不交证 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
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1.肝郁化火证
主症: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泻热,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生地黄15 g 泽泻12g 黄芩10g 龙胆草10g
柴胡12 g 当归10g 栀子10g 车前子10g
木通10 g 甘草6 g。
随证加减:若胸闷胁胀,善叹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若肝胆实火,肝火上炎之重症出现头痛欲裂、大便秘结,可服当归龙荟丸。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痰热扰心证
主症: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组成:竹茹10g 半夏10g 枳实10g 陈皮10g
茯苓15 g 炙甘草3 g 大枣5颗 生姜3片
随证加减:若心悸动惊惕不安加琥珀、珍珠母、朱砂;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眠,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或用礞石滚痰丸。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瘀血内阻证
主症: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宁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生地15g
牛膝20g 川芎10g 桔梗10g 赤芍15g
枳壳6g 柴胡10g 甘草15g
随证加减:气虚重者,加黄芪、人参;血虚重者,重用当归;阴虚重者,加熟地,痰热重者,予黄连温胆汤;痰湿重者,加姜半夏;肝气郁结明显者,合丹栀逍遥散治疗。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4.心脾两虚
症状: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组成:白术18g 茯神18g 黄芪18g 龙眼肉18g、
酸枣仁18g 人参9g 木香9g 甘草(炙)6g,
当归3g 远志(蜜炙)3g
临证加减:若不寐较重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若夜梦纷纭,时醒时寐加肉桂、黄连;如兼脘闷纳差,苔滑腻,加二陈汤;兼腹泻者减当归加苍术、白术之类。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5.心肾不交
主症: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用交泰丸加减。
组成:山茱萸12g 熟地黄24g 山药12g 茯苓10g
丹皮10g 黄连6g 泽泻10g 酸枣仁30g
夜交藤30g 肉桂3g 柏子仁10g 远志10g,
麦冬10g 生地10g 当归10g 丹参20g。
随证加减: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若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龙骨、龙齿。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中成药辨证使用
1.安神剂
(1) 安神补脑液
用法: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适应症:适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失眠。
(2) 宁神补心片
用法: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适应症: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失眠。
2.扶正剂
(1) 参松养心胶囊
用法: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适应症:适用于气阴两虚,心络瘀阻所致失眠。
(2) 坤泰胶囊
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适应症:用于失眠症属绝经期前后诸证阴虚火旺证者。
3.治风剂
养血清脑颗粒
用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适应症:用于血虚肝旺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4.疏肝解郁剂
解郁安神颗粒
用法:口服,一次1袋,1日2次。
适应症:用于失眠症属肝气郁结证者。
5.本科室常用中成药
百乐眠胶囊
处方组成:百合、刺五加、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麦冬、五味子、灯芯草、丹参。
功用主治: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14天为一个疗程。
(三)外治疗法
1.针灸疗法
主穴:脐周四穴、内关、合谷、神门、足三里、太溪、三阴交、足三重、印堂、头维、神阙
配穴:肝郁化火证:加行间、太冲、风池
痰热内扰证:加中脘、丰隆、内庭
瘀血内阻证:加血海、膈俞
心脾两虚证:加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证:加太冲、涌泉
操作:(1)点燃艾条置于温灸盒内,盖好温灸盒盖子,将温灸盒置于神阙穴处,盒子上覆盖上大浴巾。
(2)根据证型选取针刺穴位,留针40分钟。
2.推拿疗法
站在患者右侧,使患者仰卧充分暴露腹部,先以全掌顺时针摩全腹5分钟,上至中脘,下至中极,左右两侧在足太阴脾经左右两经间操作。患者气息平稳后,顺接上式,进行腹部团揉,以患者自感腹部温热为度,共进行10分钟。之后单掌闪振上脘、中脘、下脘,频率每分钟200次以上,共操作5分钟。而后单掌掌振关元、气海,频率每分钟300次以上,共操作5分钟。最后掌按神阙、丹田共5分钟,结束操作。
一日1次,每次30分钟,每周5次,5次为1个疗程。
3.足浴疗法
取首乌藤30g、远志30g、合欢皮30g、盐柏20g、黄连10g、肉桂5g,先放入冷水中浸泡15~30分钟,然后水煎去渣,并加入3000ml热水,将上述药液倒入足浴盆内,确保药液刚好没过病人脚踝,泡脚时间为睡前,每日1次,每次泡脚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患者自觉后背发潮或者额头微微出汗即可,
在泡脚过程中,药液的温度最好为38~45℃。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4.穴位贴敷疗法
将吴茱萸、肉桂、黄芪、人参各15g进行研磨成为粉末状,加入生姜汁进行调匀,成为膏状,均匀涂抹于方形穴位贴敷料上,分别贴敷于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神阙、涌泉穴。贴敷前对患者皮肤状态进行检查,确认无破损后贴敷,期间避免剧烈运动,若患者出现灼痛感、瘙痒等不适感可提前取下。
5.耳针疗法
取穴:神门、枕、心、脾。
操作方法:选单侧耳,耳朵局部皮肤消毒后,采用探针寻找阳性反应点,在对应阳性反应点进行耳穴压丸治并适度按压刺激穴位。嘱咐患者每日按压4~5次,隔日或2~3日更换一次,进行双耳交替治疗,5~10次为1个疗程。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