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益气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本文以病案举例的形式介绍了广西名中医谢胜教授运用调中益气汤的临床体会。并介绍了调中益气汤治疗胃脘痛、尿频证、经期延长、痤疮、郁证等多种临床验案。调中益气汤虽专对脾胃损伤而立,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临床应用得体,疗效肯定。
调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之经典方,由党参、黄芪、苍术、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木香等8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化湿、调中益气等功效。调中益气汤虽专对脾胃损伤而立,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1、胃脘痛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院部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近年来,胃脘痛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认为胃脘痛属脾胃系疾病,脾胃虚寒(弱)胃脘痛多因病邪犯胃,脾胃虚弱、过食生冷或肥甘厚味、忧思气郁等情志而久伤脾胃所致。患者女,45岁,患胃脘部疼痛4年,呈阵发性隐痛,伴嘈杂,嗳气,口干不欲饮,无口苦,大便烂,2-3次/天,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此为脾胃虚寒,中焦湿阻,治宜调中益气,健脾升阳。调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30g苍术15g炙甘草15g陈皮15g升麻5g柴胡5g木香10g吴茱萸5g茯苓20g白芷15g白豆蔻15g厚朴10g,7剂,治疗后复诊胃脘痛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去厚朴加草豆蔻10g防风10g加强化湿功效,半月后电话随访胃脘部疼痛再无发作
2、尿频证
尿频证,虽非大疾,但日夜折磨,也不堪其苦,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菌培养往往阴性,投以抗生素大多无长效,造成心理紧张,夜不得安寐,甚至影响夫妻生活。一女,36岁,因此病反复困扰5年,无尿痛,自觉腹胀,无口干口苦,大便调,1次/天,纳可,寐一般,易惊吓,恶梦多。患者于2017-12-21、2017-12-28在我院服用“导赤散、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欠佳。此肾水素亏,加之劳心思虑,肝木乘脾所致,治法当实中土,使阴火不致下行,清阳得以上升,气化通而小便自遗,若用清热利水则气机有降无升,气愈陷而精愈脱,不愈反剧。中气不足,则溲便为之变,方选调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30g苍术15g炙甘草15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5g木香10g荆芥穗10g续断30g茯苓30g白豆蔻15g肉桂3g红花3g芡实30g,服7剂后有小效,夜尿减少一半,日尿约2小时一次。复诊时去芡实,加葛根30g,以加强升阳益气之力。一周后喜告,尿频已基本好转。此后每遇劳倦或精神紧张常会有反复,但均投以该方而得以控制。然终未得到根除,甚憾!
3、经期延长
经期延长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学称为“经期延长”、“月水不断”或“经事延长”, 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在 7d 以上, 甚或淋漓半个月方尽者。
一女,35岁,经期延长,约10天/次,神疲乏力,大便调,1次/天,舌暗淡,苔白厚,脉沉。一诊:党参15g黄芪30g苍术15g炙甘草15g陈皮15g升麻5g柴胡5g木香10g菟丝子20g茯苓10g白豆蔻15g红花3g肉桂3g当归15g柏子仁10g,服14剂后无特殊不适。二诊去柏子仁加荆芥穗10g半夏15g,后连服1月,经治疗后症状较前缓解。
4、痤疮
痤疮多发于青少年,俗称“青春痘”此病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辛辣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上蒸面部所致。孙某,女,20岁。2018年6月6日初诊。面部起红丘疹5年余。症见:面部有许多红色丘疹,尖有白色脓头,疼痛作痒。背部亦起许多脓包,经久不愈。平日爱吃荤菜鱼类、油炸食品。舌质红,苔微黄,脉细。辨证:脾虚湿热,上蒸于面。治宜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方选调中益气汤加引火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知母10g桔梗10g柴胡10g升麻10g山药40g赤石脂20g炒鸡内金10g麦芽15g巴戟天10g熟地30g桑叶15g麦冬20g茯苓10g五味子5g泽泻15g,7剂后面部背部红丘疹大部消退,无新起,患者精神较好。原方去黄柏、紫草,加赤小豆30g,继服l月余,面部及背部丘疹疙疹全部消退,留下少许暗红色斑点。
体会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时保证气血津液、脏腑组织功能正常的根本条件,脾胃功能健运,方能不断地运行水谷精微。脾胃一虚,百病由生。脾胃一虚,九窍不利。谢师运用调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许多与脾胃虚弱相关的病症,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除应用于上述几种病症外,对于慢性腹泻,多汗症、神经官能症,体虚感冒以及五官科等病症,都可以用本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方中党参、黄芪、甘草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之圣药;苍术、木香、陈皮健脾化湿;升麻柴胡升清降浊;行春生夏长之令;当归和血养血,润肠通便。诸药相合,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修复能力和免疫能力。改善全身状态,从而使局部病症易于治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