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健脾消痞治疗胃痞肝脾不和证病案一则
初诊:2021年11月20日。
就诊卡号:359408
宁XX,女,65岁
主诉:反复胃脘胀气10年余。
现病史:患者述10余年前出现胃脘胀气,血糖控制稍欠佳,期间多次在江滨医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胃胀气,嗳气呃逆,口干,醒后嘴黏,平素脾气暴躁,四肢畏寒,双手掌面偏黄,后背部胀,眼前时有“飞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欲吐,无胸闷心慌,无口苦反酸,纳稍差,寐欠佳,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小便调,大便前部偏干,日行1次,舌淡苔白腻,脉芤。
月经史:46岁绝经。
中医诊断:胃痞肝脾不和证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理气健脾消痞
处方:
玉竹20g 海螵蛸20g 浙贝母15g 醋莪术15g
炙甘草6g 生姜10g 茯苓20g 黄连3g
姜竹茹20g 灵芝2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麸炒枳实10g
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温服
二诊:2021年11月20日。患者胃部胀痛稍缓解,晨起双眼干涩。余症同前。原方去莪术,加豆蔻15g、 醋郁金10g,7剂。
三诊:2021年12月04日。胃脘部胀痛缓解,晨起双眼干涩,后背疼痛,寐差。余症好转。易方逍遥散加减,七剂,以固疗效。
按语:胃痞多是满闷不适为患,按之软而无物,外无胀形。发于胃脘,责之肝脾。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清阳升举不上,失于温煦,则四肢畏寒,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其华在爪,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不足亦可双手掌面发黄。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水湿不及,津液不能上输,则可见口干。胃不和则卧不安,故患者夜寐不安,易醒多梦,醒后难入睡,肝主生发,脾气虚弱,肝气升发太过,而见嗳气呃逆,脾气暴躁。舌淡苔白腻,脉芤,亦为脾虚湿盛血虚之象。
选方枳实消痞丸化裁,枳实辛温,行气消痞。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以泻痞。半夏辛温,和胃而散结消痞。陈皮理气和中。醋莪术行气消积。竹茹、玉竹生津润燥。浙贝母开郁散结。海螵蛸固精除湿。生姜温中。灵芝、茯苓、炙甘草补中健脾,祛湿和中。
二诊时患者原有胃脘胀痛已有所改善,原方对证,去莪术攻伐之药,加豆蔻化湿和胃,醋郁金理肝行气。肝开窍于目,二诊三诊时患者均觉双眼干涩,应由肝气郁结而脾气不及,故易方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健脾,巩固疗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