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季度
一般情况:患者黄文锋,女,75岁,2020年5月23日11时03分就诊。
主诉:腰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出现腰痛,疼痛呈持续胀痛,弯腰时疼痛加重,无放射痛、肢体麻木乏力、四肢抽搐,双脚颤抖,双脚走路时如脚踩棉花感,休息后可缓解。2020年3月至南宁市区人民医院治疗(治疗不详),症状稍缓解,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科就诊,症见:腰痛,呈持续胀痛,弯腰时疼痛加重,双脚颤抖,颈部不适,双膝、双上臂疼痛,口干口苦,偶有腹痛,头晕,无发热恶寒,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纳寐可,大便3-4天/次,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有“颈椎病”、“肩周炎”病史。
查体:望诊:得神,目光明亮,思维有序,反应灵敏,表情丰富,动作稍灵敏,姿态自如;舌质淡,苔薄白。闻诊:语声有力,发音清晰,呼吸正常,未闻及异常气味。切诊:沉紧,尺脉弱。
辅助检查:2020-04-29至我院行RMI右肩关节平扫提示:有冈上肌肌腱局部损伤:1、右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多发囊肿:2、右肩周炎表现。
中医诊断: 痹证-寒湿阻络证 西医诊断:腰痛查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其他?)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痿病”相鉴别:支持点:痹病日久亦可痿病同一样,出现肢体痿软无力;不支持点:痿病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本患者肢体疼痛,但肢体萎软无力症状不明显,可鉴别。
治则:温阳散寒,兼补益肝肾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着汤加减:
麻黄 6g 细辛 3g 附片 15g 桑寄生20g
干姜 10g 茯苓 20g 白术 15g 杜仲20g
炙甘草 10g 蜈蚣 1条 独活 15g 山萸肉20g
盐牛膝 15g 地黄 25g 土鳖虫 10g
7剂,水煎400ml,分三次饭后温服。
按语:
由《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可知腰痛一病,则之于肾,弯腰则疼痛加重符合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黄帝内经·素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患者已过七七之年,肝肾亏虚,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元气不足,外卫不固,故易受外邪影响。患者久居南宁地处南方湿热之地,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久居南宁湿热之地,寒湿侵袭故易患挛痹(拘挛、疼痛之病),长期受风寒湿之气的侵袭,腠理疏、寒湿侵袭腰部、双上臂、双膝,筋脉失和,寒湿邪气入于经络关节之间,气血凝涩不通而为之痹阻,故患者症见腰痛、双上臂、双膝疼痛,“其风气盛者为行痹”,故易出现双脚颤抖;寒为阴邪,寒湿内蕴,无以温化水饮,日久化热,故见口干口苦;寒湿困阻中焦,脾胃运化失职,无以散精,如《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精气无以上承脑病,加之寒湿蒙蔽清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精气)无以上荣脑窍故出现头晕,浊阴(糟粕)之类无以出下窍,故大便不规律,舌质淡,苔薄白,主寒湿。脉沉紧为有寒饮,尺脉弱为里虚,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腰,与肝肾相关,辩证为寒湿痹阻证。
患者腰痛,左臀部疼痛,双上臂疼痛,考虑为寒湿阻络证,兼肝肾不足,故治以温阳散寒,兼补益肝肾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着汤加减,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两药相合温散寒而恢复阳气,固为主药为君药,辅以细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双阴之寒,三药合用可以补散兼施,干姜温中焦脾阳复脾之健运,茯苓、白术利湿健脾,干姜、茯苓、白术为肾着汤,独活、桑寄生具有补益肝肾又有舒筋除痹之功,山茱萸、杜仲、牛膝补肝肾强腰膝,甘草、地黄生津养液、缓急止痛,蜈蚣、独活通络止痛,土鳖虫破瘀通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