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读书笔记
时间: 2023 年 5 月 9 日
书名:黄帝内经素问
章节: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原文摘录: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腑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心得体会:
本段以十九条示例,指出了病机的重要性,并同时提示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一是“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即分析病机应与六气的变化结合。《内经》强调气化。气的运动变化即气化,其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是以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的形式呈现出来,六气的异常即六淫。
认识疾病、分析病机一定要与六气的变化规律相结合。二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即分别掌握不同的症状与病机之间的归属关系,以五脏功能特性为基础,借助于取象比类等思维方式,分析病位,探求病机,解析病性。三是“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病机十九条许多条文的证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因此既要善于在相同的症状中探求不同的病机,又要善于在不同的症状中,分析相同的病机,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四是“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即在对疾病的病位、病因有清晰认识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分析虚实,然后采取补虚泻实的方法对证治疗。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分析病机的方法,一直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运用。后世刘完素之《素问玄机原病式》、张介宾之《类经》、任应秋之《病机临证分析》等医家医学思想的形成,皆受《内经》病机理论影响。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