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1 张仲景脾胃分治理论
张仲景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等关于脾和胃的生理、病理论述,用药思想及方剂组方原则运用到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中,开创了脾胃分治理论的先河。
张仲景脾胃分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脾病多从虚从寒而化,胃病多从实从热而化,脾胃的病理特性不同,用药选方相异,当分论脾胃而治,治脾病多用辛甘温之品以温补,治胃病多用苦甘寒之品以清泻。脾胃分治包括脾胃分病分治、脾胃合病分治及脾胃同病分治三种情形,脾胃分病分治用于脾胃单独为病,脾病从虚从寒,治宜温中健脾,胃病从实从热,治宜通腑清热。脾胃合病分治用于脾胃相兼为病,相互累及的情形,当分论脾胃病机而治之。脾胃同病分治用于脾胃出现同种病证,以“虚、寒属脾,实、热属胃”为基本治疗原则,凡属虚证、寒证者从脾论治,以温补为基本治则;属实、热证者从胃论治,以清泻为基本治则,再结合其具体特点,随证加减治之。
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将脾病和胃病分别归属于太阴病与阳明病,突出太阴病从寒、从虚、从湿而化,治以辛甘温,阳明病从热、从实、从燥而化,治以苦甘寒。阳明虽有从热、从实的普遍性,却也存在化寒、化湿的特殊性,虽同为寒证、湿证,但因其病机不同,用药处方也有差异。太阴阳明合病常见中焦气机斡旋失司,以脾寒胃热为病证特点,治以干姜、人参辛温散寒补脾,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甘草、大枣同调脾胃为基本组方,以辛苦并行,寒温并用,同调脾胃,恢复气机,并视其脾胃痰湿、胃肠水饮及脾虚偏重的程度,加减化裁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概而言之,在六经辨证体系中,张仲景脾胃分治理论体现在脾胃分病分治、脾胃同病分治及脾胃合病分治。
在杂病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常以脾胃分治理论治疗脾胃病变均可导致的疾病,如黄疸、血证、下利、腹痛、胸痹等疾病。脾胃同居中焦,共司纳运,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若二者中脾或胃出现病变,常可发而为同一病种,以“虚、寒则属脾,实、热则属胃”为治疗原则,根据脾胃各自的病理特性,选择相应的用药组方分别治之。 脾胃病变相互累及,相兼为病,脾胃同时为病时称为脾胃合病,当视脾胃二者的寒热虚实差异,兼顾脾胃,分论其病机以治之。概而言之,在杂病辨证体系中,张仲景脾胃分治理论体现在脾胃同病分治和脾胃合病分治。
脾病多属虚、属寒,以脾气虚、脾阳虚、脾血虚为常见证候,治以健脾温中;胃病多属实、属热,以腑实、燥结、气滞、胃热和湿热为主要证候,治以通腑清热;脾胃合病多属寒热虚实夹杂,以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常治以寒温并用,辛甘苦并行。
脾病常用药物的性味多辛甘温,如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白术、干姜、人参、胶饴等药物,方如桂枝汤、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理中汤加减。
胃病常用药物的性味多苦寒,如大黄、枳实、芒硝、厚朴、炙甘草、人参、生姜、栀子、粳米、大枣、知母、豆豉、黄连、黄芩等药物,方如白虎加人参汤、承气汤类方、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加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